Aizoaceae (Martynov 1820) 它们是草本或亚灌木植物,叶片全缘对生,常呈肉质且具乳突。该科几乎所有成员都是旱生植物,即能适应长期干旱的植物,因此在沙漠地区分布广泛。 更多信息 词源学: 来自番杏科。原生生境: 温暖和亚热带地区与南非特殊的优势,并在较小程度上澳大利亚。
Apocynaceae (Juss., 1789) 该植物家族包含从小型草本到大型乔木的各类植物。其五个亚科中仅有两个属于多肉植物。该家族的许多物种具有独特的化学特性,部分物种可提取橡胶、奎宁、生物碱、毒素等物质。其中如夹竹桃等植物还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。 更多信息 词源学: 来自夹竹桃科亚科。原生生境: 几乎每个人的热带地区。
Asparagaceae (Juss., 1789) 包括多年生草本、灌木或乔木植物,具有根茎、鳞茎或肉质根。叶片通常互生、单叶,且多数呈基生莲座状排列。花朵为两性花,整齐对称,常组成总状花序或穗状花序。果实多为蒴果或浆果,内含黑色坚硬的种子。 更多信息 词源学: 芦笋科原生生境: 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,在温带、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为丰富。
Asphodelaceae (Juss. 1789) 包括草本植物、多肉植物或灌木植物,通常为多年生,具有块根、根茎或鳞茎。叶片呈基生莲座状排列,常为肉质且具厚角质层。花朵为两性花,整齐对称,具六枚离生或部分合生的花被片,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。果实为三室蒴果,内含多数种子。 更多信息 词源学: 与日光兰相关的植物科。原生生境: 主要分布在南非,其次为北非、地中海地区、中东以及西亚部分地区。
Asteraceae (Bercht. & Presl 1820) 这是植物界中最大的科之一,包含超过20,000个物种。其典型特征是由众多小花组成复合花序,外围包裹着苞片。 这类植物多呈草本或灌木形态,部分物种含有具有商业价值的重要精油成分。 更多信息 词源学: 也被称为菊科。意为该科的模式属紫菀属,在希腊语中意为“星星”,指其花朵的形状。原生生境: 散布在每个大陆,并在几乎所有地区。
Cactaceae (Juss. 1789) 最著名的多肉植物。尽管普遍认为其所有物种都起源于美洲,但在近几个世纪以来,借助人类活动,它们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。 更多信息 词源学: 仙人掌科。原生生境: 独家美洲大陆,除非在很远的时候其他大洲的野生树种。
Crassulaceae (de Candolle 1805) 聚集了主要适应干旱和半干旱环境的中小型多肉植物。它们的叶片通常肥厚多汁,具备储水能力,但并非所有物种都具有此特征。这类植物通常开出小型花序,呈簇状排列,因其能够耐受季节性干旱和贫瘠土壤而备受园艺界青睐。 更多信息 词源学: 来自青锁龙属植物家族。原生生境: 五大洲干热地区。
Dracaenaceae (Salisb. 1812) 包含约160个物种,植株体型差异显著——从形态娇小的虎尾兰属植物到部分龙血树属植物可达到的庞大体型。这些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。词源学: 来自龙血树科。原生生境: 马卡罗尼西亚,热带非洲,摩洛哥,亚洲南部的一些小部件和一对夫妇在南美洲的物种。
Euphorbiaceae (Juss., 1789) 这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植物家族,形态大小千差万别,并非所有成员都具多肉特性。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普遍含有通常具毒性的乳白色汁液,以及每个果实中结有三粒种子。 更多信息 词源学: 大戟科:大戟植物家族。原生生境: 几乎遍布全球,除冰封地带外。
Portulacaceae (Juss. 1789) 包括草本植物、多肉或匍匐性植物,一年生或多年生,茎肉质,叶对生、互生或簇生,通常为多肉质。花呈辐射对称,两性或单性,具五枚离生萼片和花瓣,单生或排列成总状花序或聚伞花序。果实多为开裂蒴果,释放大量细小种子。常用于观赏及食用用途。 更多信息 词源学: 来自马齿苋科。原生生境: 地球上主要干旱地区,部分品种遥远的北方,甚至在北极地区。